138 1716 0919 | 021-5915 0215
上海蓝铸特种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新闻资讯 News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民用钛材市场持续低迷。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钛材实际消费量约为3.7万吨,同比下降超过12%,若再考虑到航空钛材用量有所增加的因素,2015年我国民用钛材市场实际上的萎缩幅度将在13%以上。在需求疲软的大背景下,更多的下游订单集中在几家大型企业手中,众多的中小型企业订单流失严重。由于无法获得足够的订单,许多中小生产企业及贸易公司陆续关闭或转让。可以说,我国众多的中小钛企业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不得不仔细考虑未来要如何前行。目前,国内对钛材的需求总量在下降。虽然航空业及军工领域对钛材需求量有所增加,而未来海洋工程领域对钛材的需求也有望增加,但无奈传统化工领域对钛材需求的降幅太大。据笔者了解,目前我国化工行业对钛材的需求量下降了大约二成左右。此外,医疗卫生、体育休闲等产业虽在发展,但无奈用量基数太小,且高附加值产品多存在于下游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钛企业只是承载着原料提供者的角色。我们再来看看中小钛企业能做哪些产品。航空钛金属材料军工领域及航空领域有着严格的准入制度,这一领域产品利润高,需求增长明显,但中小企业基本上只能远远看着,没有办法进入到供应体系之内;新型的医疗卫生行业门槛相对要低些,但市场容量较小,且生产商与用户之间初步形成了供应格局,新晋企业若要打开市场需要更大的投入;海洋工程领域尚处启蒙阶段,还未正式形成市场需求,而且中小型企业同样难以进入。 ...
发布时间: 2016 - 08 - 10
浏览次数:245
飞速发展的3D打印技术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拉开序幕。3D打印技术不断地被应用在牙科和医疗、航天航空、汽车、模具、教育、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军事等领域。2015年2月,国家三部委制定了《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中国3D打印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并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3D打印应用市场,预计2016年我国3D打印市场将突破100亿人民币。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与以珠海及周边城市所在的珠三角占据了中国3D打印产业80%的市场份额,占领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市场就等于占领了中国3D打印市场的制高点。由珠海再生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的Inside 3D打印产业全球高峰论坛暨巡展(上海站)及iPrint亚洲3D打印展览会就此应运而生。Inside 3D 上海展:国际化与专业化并重Inside 3D 打印展自2014年引入中国以来,首屈一指的国际化与专业化便获得业内高度好评。2016年,Inside 3D 上海展将继续发挥其雄厚的国际资源与专业的运营水准,树立中国3D打印行业的新高度。十国联展,共享全球资源。Inside 3D打印产业全球高峰论坛暨巡展是世界规模最大、最富盛名的3D打印行业盛事,由再生时代与美国专业展览公司Rising Media联合举办。2016年第三届Inside 3D上海展与新加坡、圣保罗、纽约、悉尼、...
发布时间: 2016 - 08 - 08
浏览次数:183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世界各国纷纷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而我国安能落后于人后?2015年8月23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先进制造与3D打印专题讲座“上强调:用新理念,新技术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发展,形成国民经济的新动能。当天便在《求是》杂志上发表了4000余字的长文。小编将3D打印相关的信息整理成以下几点。1、如何看待3D打印这项新技术给传统生产和组织管理模式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从发展规律来看,生产力的提高无非两个原因:一是生产工具出现革命性的变化,二是伴随而来的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创新。回顾历史,人类社会进程总是呈现波浪式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轨迹。从石器到青铜器、铁器的广泛应用,再到蒸汽机、电气化为代表的两次工业革命,人类文明逐渐从个体、小手工作坊发展到机械化大生产阶段。如今,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3D打印技术的推向民用,众多3D打印服务中心应运而生,“新型的小手工作坊”再度崛起,不过这些新型的服务中心是依托互联网和3D打印等新技术的“小手工作坊”。这一点与传统的手工作坊迥然不同。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个人单打独斗,而是与外部广泛联系的一个社会化单元。这种“小作坊”的产品更加个性化、定制化。毫不夸张地讲,3D打印等新技术会带来传统生产和组织管理模式的革命性变化,有利于资源更优地配置和创造性技术的发展,拓...
发布时间: 2016 - 07 - 28
浏览次数:190
摘要:从华中科技大学获悉,由华中科技大学张海鸥教授主导研发的“铸锻铣一体化”金属3D打印技术,成功制造出了世界首批3D打印锻件。该成果有望改变世界金属零件制造的历史。目前的3D金属打印技术虽实现了绿色铸造,但因缺乏锻压技术,无法解决裂纹和变形缺陷。为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张海鸥团队经过十多年攻关,独立研制出“微铸锻同步复合”设备,创造性地将金属铸造、锻压技术合二为一,实现了首超西方的微型“边铸边锻技术”,大幅提高制件强度和韧性,确保了构件的疲劳寿命和可靠性。张海鸥教授介绍,运用该技术生产零件,其精细程度比激光3D打印提高50%。同时,零件的形状尺寸和组织性能可控,大大缩小产品周期。该技术以金属丝材为原料,材料利用率达到80%以上,而丝材料价格成本仅为目前普遍使用材料的十分之一左右。在热源方面,因使用高效廉价的电弧,成本也只需进口激光器的十分之一。据了解,“铸锻铣一体化”金属3D打印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带来包括设计、材料、工艺、检测、控制、装备等一系列制造要素的变革,促进我国传统工业转型。   文章转载自: 中国3D打印网
发布时间: 2016 - 07 - 26
浏览次数:155
Copyright ©2005 - 2013 上海蓝铸特种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工厂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徐行镇曹新路2800号(201808)
电话:138 1716 0919 | 021-5915 0215
传真:021-5106 2520
邮编:3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