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3D打印的相同与不同
今年4月14-26日,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代表团一行11人首次应美国Stratasys公司、3D Systems公司、Exon公司三家美国最大的3D打印企业和康奈尔大学、Drexel大学等知名科研机构邀请访问,就3D打印技术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发展思路、发展定位,2014青岛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博览会主要内容和筹备情况,中美3D打印技术发展差距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武汉滨湖机电、中科院广州电子所、上海联泰、上海三的部落、成都航利、沈阳新松、合肥工大等10多家企业和科研单位负责人参加了本次考察。
由于这是首次中美3D打印领域举行的最大规模的访问和交流活动,也是首次国内3D打印行业的企业和专家走进美国,深入企业展开对话交流,在中美3D打印业界引起广泛关注。而通过这次访问,使我发现了美国3D打印行业存在的困难,也让我再次验证了过去对这个行业普遍存在问题的判断。
3D打印企业的困惑在哪里
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似乎都难以走出历史的怪圈,发展经济首先要发展工业,发展工业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如今,美国本土并没有多少生产性工厂,他们大多迁到中国,将污染、能源消耗和GDP一并留给了中国。而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出乎我们的想象,并不只是纽约、硅谷才是高科技集中的城市。
Stratasys公司是目前全球3D打印行业规模最大和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企业之一,在明尼苏达州和以色列设有双总部。早在27年前,该公司创始人Scott Crump就发明了FDM技术,这项技术如今仍然在3D打印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FDM技术是利用ABS、Polycarbonate、Polyphenylsulfone 等塑料材料作为原材料,通过挤压成为半熔融状态的细丝,通过沉积在层层堆积基础上的方式,从3D CAD资料直接建构成型。该技术通常应用于塑型、装配、功能性测试以及概念设计。FDM技术还广泛用于新产品打样与快速制造。
与Jonathan Cobb副总裁的交流中,我发现了这个行业普遍存在的焦虑,同时,也再次验证了我的判断。我很好奇地问他,你认为,当前3D打印行业存在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是技术还不够成熟,还是市场难以打开?
Jonathan Cobb很坦诚地告诉我:市场!市场!于是现场的目光聚焦到我这边。我向他介绍了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和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产生的背景,核心就是要改变这个行业长期“小而散”的状态,要推动行业间的对话,以及行业间与市场用户间的对话,要抱团发展,集群发展。
3D打印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制造技术,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定位,但是,3D打印技术并不能取代传统制造技术。之所以我们一直难以打开应用市场,难以找准市场定位,关键就在于我们混淆了3D打印与传统制造技术的关系,总以为3D打印技术什么都能够做,无所不能,好像3D打印技术未来就是要替代传统制造技术,给我们的市场用户和我们自己造成了很多误解。
我提出了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的发展理念,核心就是我们这个3D打印行业一定要形成“抱团发展”的理念,不要互相拆台,互相攻击,各自为政。如果这个行业长期四分五裂,外界无法对3D打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这个行业就会一次又一次失去机会。
我们必须将其与传统制造产业的有机结合作为突破口,才能打开应用市场。3D打印技术的未来发展一定要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而不是什么都能够做,结果什么都做不了。做出来的东西要具有功能性,这个技术才会有可持续的生命力。
我虽然不是3D打印技术的资深专家,但是我长期关注和研究产业经济。我能够从产业研究的角度去分析和判断3D打印这样一个新兴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而当前,是一批专家在推动3D打印技术产业化,他们的长处是熟悉技术,不熟悉市场,而我熟悉市场,不熟悉技术,因此,我和他们是互补的,不存在任何竞争关系。我的工作做得越好,越有利于打开3D打印的应用市场,整个3D打印行业都将是最终的受益者。
市场,市场,还是市场!
中美3D打印存在哪些差距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目前全球3D打印行业差距都不是很大,“小而散”的状态在全球范围内同时存在,其次是规模效应上还没有实现真正的突破。可以说,3D打印这个行业外面看起来一片火热,业内却比较寂寞。四处都是市场,看得见,却摸不着。
我们仿佛陷入了一个怪圈:3D打印技术什么都能够做,但是,最适合做什么?最佳的应用市场在哪里?大家都倍感茫然。
要不然,我们就不会在各种场合,向大家展示: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吉他、打印电子琴、打印飞机……所以,有识之士一致认为,3D打印缺乏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
去年11月底,带着这个问题,我率领中国3D打印代表团一行19人访问了欧洲,与德国EOS、比利时Materialise、鲁汶大学等业内领先企业和科研单位展开交流,得到的答案与我的判断基本吻合。
这次美国之行,我们应邀访问了美国全球最大的三家3D打印公司Stratasys、3D Systems、美国Ex one,以及康奈尔大学、Drexel大学等科研学府,与他们交流和分析,再次印证了我的判断。
3D打印技术不是一项替代性很强的技术,3D打印技术的发展还需要精准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才能形成完整的商业模式。
当然,中美不同的地方也非常明显:
一是美国3D打印企业和科研单位在原始创新方面基础雄厚,每年都有很多发明专利不断产生,占据了行业技术前沿的制高点,而我们总体来看还是被动式的搞科研,实行的是跟随战略,没有机会在创新上取得突破。
二是美国企业和科研单位在科研经费的投入方面比我们遥遥领先,无论是几家大的企业,还是科研单位,他们每年的科研投入一般不少于两三千万美元,而我们全国投入到3D打印行业的科研经费也不会超过一千万美元。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这是基本规律。从某种角度来看,我们对于3D打印这项新兴技术的认识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并没有真正的投入,还是持有投机的心理在培育和发展3D打印产业。
三是规模差距拉大,美国几家主要的3D打印企业年销售收入都在四五亿美元,而国内还没有一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两千万美元。
文章转载至BWCHINESE中文网专栏作家 东方视点